首页 医院动态 医院新闻
放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,给晚期胰腺癌带来希望!
发布时间:2023-03-26 来源:放疗科 浏览:152次

放疗科运用放疗与免疫相结合的治疗模式,救治胰腺癌术后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患者。

病例背景

患者60岁,老年女性,2022年4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胀痛不适,伴食欲不振、黄疸,在当地医院查CT发现胰头部占位,考虑为胰腺癌可能性大。

5月26日在我院普外科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,术后病理报告:胰头导管腺癌 Ⅱ级伴坏死,肿块大小约3.5cm×3cm×2.8cm,癌侵犯胰腺被膜及周围纤维脂肪结缔组织,癌侵及十二指肠浆膜层至粘膜下层,癌未侵犯胃组织,脉管见癌栓,神经见癌侵犯,胰腺断端切缘、十二指肠断端切缘、胃断端切缘及胆管断端切缘均未见癌残留,胰腺周围淋巴结(2/12)及送检(14V)淋巴结(1/2)均见癌转移,病理分期:ⅡB(pT2,N1,M0)。

术后2月复查CT发现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,进一步行PET/CT检查提示:胰腺癌术后复查;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,FDG代谢增高,考虑转移灶。诊断为胰腺癌术后腹膜后转移。

放疗科制定系统治疗方案

经过充分分析病情后,按照相关指南及治疗规范,给予患者晚期胰腺癌一线化疗方案治疗2周期。化疗2周期后复查CT发现腹膜后肿瘤较前明显增大,疾病继续进展,考虑化疗效果差,建议患者行基因检测指导下一步精准治疗,基因检测结果提示:肿瘤突变负荷(TMB)25.7(高于参考值),提示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敏感,所以调整治疗方案为: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局部放疗,同时联合PD-1单抗免疫治疗及单药紫杉醇(白蛋白结合型)化疗。经过综合规范的治疗,两个周期后,复查腹部CT提示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完全消失,全身其它部位未见转移。

专家解读

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,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,多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,其早期症状不典型,容易被忽略或误认为胃肠道疾病,待肿瘤侵及或压迫胆道出现黄疸或侵及周围组织引起疼痛时,往往已发展至疾病晚期。80-90%的胰腺癌就诊时已无法手术,即使可手术的胰腺癌,术后复发率高达50-86%,5年生存率仅为2-3%。由于胰腺癌对传统放化疗均不敏感,其预后极差,因此被称为“癌中之王”。

免疫检查点抑制剂

近年来,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 (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,PD-1)/程序性死亡配体1(programmed death-ligand 1,PD-L1)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(eytotoxie T-lymphocyte-as- soeiated protein 4,cTLA-4)阻断剂为代表的单抗药物在多种晚期/复发转移肿瘤中被证实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,使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简称免疫治疗)成为研究的新热点。不过,单纯免疫治疗的肿瘤缓解率(objective response rate,ORR)仅10%~30%。

单纯免疫治疗的困境

从癌细胞的角度来讲,为了避免被杀伤性T细胞识别,它会降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(MHC)的表达,增加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表面蛋白或细胞因子的表达,或者通过特殊信号招募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进入肿瘤。肿瘤微环境是免疫细胞和癌细胞作战的第一线,这里的环境极其恶劣。不仅有各种癌细胞的代谢产物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,甚至肿瘤的基质细胞,也参与到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的过程中。     

因此,免疫治疗与其它治疗策略的联合,已成为当前免疫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。其中,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更是被寄予厚望。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放疗可显著提升免疫治疗的效果,被誉为革命性时代的来临。

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优势

放疗可以直接导致癌细胞以凋亡、坏死和自噬等方式死亡。通过上述死亡方式,促进肿瘤细胞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,增加免疫细胞发现癌细胞的机会。射线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的DNA,让癌细胞产生新抗原,这也会引发免疫应答。甚至还有研究表明,放疗可以上调肿瘤MHC-I的表达,从而能够更好地呈递肿瘤特异性抗原,增强肿瘤对细胞毒性T细胞的可见性。

此外,放疗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,增加肿瘤微环境中趋化因子CXCL10和CXCL16的水平,促进杀伤T细胞往肿瘤迁移。在放疗的过程中,癌细胞表面的PD-L1表达水平会上升,进而增强PD-L1抗体的治疗效果。同时,局部放疗可以激活免疫系统,触发免疫细胞攻击远离照射区域的肿瘤细胞(远隔效应)。临床上放疗本身很少产生远隔效应,免疫治疗可增强放疗的免疫诱导效应,增加远隔效应的发生。

所以,将放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,可以产生协同治疗目的,起到1+1>2的作用,最大限度控制肿瘤,部分患者可以达到临床治愈,长期生存。